- RPA门户
前言 RPA技术本身已经存在了近20年,但最近几年在遇冷的资本市场,国内外RPA企业频频获得的高额融资,引起了很多关注。然而,技术归根到底要服务于企业和业务场景,RPA技术目前在企业的应用现状到底如何? 从德勤调研的结果来看,RPA技术在企业广泛铺开,但业务范围和项目规模都不大。近一半(47%)企业的RPA项目实施规模在5个流程以下,82%的企业实施不超过10个流程,仅有2%的企业能够有足够的魄力一次性管理超过50个流程的大型项目。在这样的范围下,RPA项目的周期集中在5至8周。 按客户划分的平均自动化程度:47%的企业的RPA项目实施规模在5个流程以下。 实现自动化的平均时间线:48%的受访者认为实施自动化项目的平均时间为5-8周。 这一调研结果和我们平时对客户的感知是很相近的,而这一现状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: 1.企业的谨慎心理 大部分企业对投资回报率相当敏感,通常只有计算出非常可观的投入产出比结果才愿意推进,而RPA项目带来的效率提升、质量提高、响应速度等非量化因素容易被忽视,拉长了内部立项的周期。 2.企业的资源短缺 财务部和IT部作为后台职能部门,本身获得的资源和预算较少。在紧缩的成本策略下,人力资源本就紧张,RPA的落地无法获得内部资源的充分支持,直接导致企业内部的项目只能以小规模应用为主。 3.企业视角不够开阔 企业内部RPA的项目以实现某流程的自动化操作为目标,很少考虑整体战略目标,也缺乏全局的视角统筹规划不同项目的联动关系,导致每个RPA项目都是一个从零开始的孤立项目。 从项目管理角度来看,29%的RPA项目都存在延误,并没有按照预定计划如期上线。 调研结果显示,导致项目延期交付的最常见原因是: 企业IT基础设施不充分 对核心关键文档确认不及时 缺少流程参与方认可 除此之外,中小规模实施供应商的技术储备和人员资质不足、对业务和流程的理解不够也是影响项目进度的关键因素。 同时,我们还获得一些有意思的数据: 1. 如果项目引入了关键的流程重构专家,实施周期会多出17%。尽管如此,流程重构将带来流程整体效率的大幅度提升,长远收益明显。 2. 如果机器人流程部署在虚拟服务器上,实施周期会多出10%。 3. 使用BP的项目实施周期更长,比使用UiPath和AA多出12%。 大部分企业的流程标准化程度和IT完备程度都还达不到理想预期,例如现实中诸多操作不规范、逻辑不明确、业务冗余、人工评估、环境不配套、账号申请不合规等现象,因此流程重构、虚拟部署等工作是当前项目实施的难点,需要项目团队在基础建设、业务支持方面要求更多的资源投入。 我们非常能够理解和赞同企业在有限资源和预算下的“小步迭代”策略,逐步解决问题积累基础。但我们也建议,“小步迭代”和“大处着眼”并不矛盾,没有全局的规划和设计,没有体系化的管理思路和管理预案,零散的项目实施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真正的价值。 RPA本身就不单纯是技术的开发,它是进行业务流程和运营模式改造转型的一个抓手,所以企业RPA的应用布局、路径规划必须先行,先想清楚“做什么”,再通过项目管理机制、手段和资源的完善解决“怎么做”,来提升项目的运转效率,形成良性的循环。 进一步来看,RPA技术在企业内部到底应该如何定位,目前国内企业的应用路径通常是怎样的,有哪些基础资源需要完善?我们将在下一期文章中进行讨论。 特别声明: 文章来源:德勤Deloitte(deloitte_china)
德勤观点
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VfOksAWIFKX2eyitRl5tSA
RPA中国推荐阅读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,请联系更正或删除,谢谢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RPA中国 | RPA全球生态 | 数字化劳动力 | RPA新闻 | 推动中国RPA生态发展 | 流 > 【德勤全球RPA调研解读系列】之二:近三成项目延期交付,这些问题常被忽视
本文来自RPA中国